2014年7月25日 星期五

(轉貼)「當港人遇上內地孕婦」 梁啟智:不能以標籤扼殺討論

「當港人遇上內地孕婦」
梁啟智:不能以標籤扼殺討論

杜琪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下稱正委)於四月廿二日假新民書院舉行 「當港人遇上內地孕婦」研討會,由正委幹事孔令瑜、關懷香港召集人郭家麒醫生、關注跨境學童權益聯席成員黎恩灝及香港中文大學領袖培育課程副主任梁啟智博士主講,正委委員羅淑儀主持,從跨境學童、醫療產業及文化方面探討政府施政。逾三十人出席。

政府任由中港居民爭資源
 孔令瑜批評特區政府才是罪魁禍首,她在總結居港權歷史及發展後,指出政府沒有訂定人口政策及面對人口老化的具體措施,更沒有追蹤調查雙非兒童;而面對愈來愈多的跨境學童,又沒有增設學校,沒有加強入境限制、打擊逾期居留客甚至水貨客。她批評政府面對雙非事件,除了賺錢和發身份證外,甚麼也沒有做,又一直沒履行法庭判決,任由香港人和內地人互相爭奪資源。

  黎恩灝亦指,跨境兒童的父或母需持續申請雙程證來港照顧這些在香港上學孩子。自從莊豐源案後,政府針對跨境兒童的社會保障及照顧者的限制加強:從前貧困跨境兒童可以到社會福利署為監護人申請綜援,改為現時若得不到香港的綜援家庭「收養」(申領綜援需以家庭為單位)就失去領取綜援的資格。由於這些兒童沒有內地戶籍,返回內地接受教育所需費用比留港還要高,讓這些家庭陷於兩難。○八年的數據顯示,有十一萬雙非兒童出生,當中只有百份之○點三要留港申領綜援或入住本港院舍。按社署數字,截至二○一一年,有近四百名雙非綜援兒童,反映不負責任的父母僅佔少數,並非媒體渲染之多。

黎恩灝認為,入境署有權批出雙程證的延期居留,但往往只批准延期數日,令父母難以留港照顧子女。他又指內地官員貪污,父母申請簽證亦要付出更多金錢。內地的一孩政策及戶籍制度促使婦女來港產子,他亦曾聽聞內地計劃生育辦事處以各種殘酷手法追討超生費。他批評內地孕婦能夠來港產子,實源於《更緊密經貿關係》開放的自由行,當港人享受自由行帶來的經濟利益時,就要接受政策的代價,不能「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他認為現時的社會矛盾源於政府施政失誤,資源分配不均。

「唸住經來執錢」
郭家麒談「所謂醫療產業」時指出,醫療產業定義有二,一是提供便宜、顧客為本的醫療服務;二是提供尖端醫療服務,因此香港婦產科根本不算是醫療產業。香港政府的醫療支出相當低,只佔本地生產總值百份之三,完全不足夠。另外,他亦批評私家醫院大多是宗教團體創辦,頂著慈善團體名義廉價租用政府地,又不用繳稅,卻以商業模式運作,並藉內地孕婦斂財,是「唸住經來執錢」,亦是犧牲港人、佔港人便宜的事。

  回應現時內地孕婦來港生子的問題,郭家麒指單非孕婦及本地孕婦同是受害者。他也質疑梁振英提出「零雙非」是一個沒有成本的政治行為,就算零雙非,只要內地孕婦能來港,孩子仍然拿到香港身份證。

梁啟智認為,在八十年代末,香港出現一系列貶低大陸的影視產品,使港人感覺受威脅時加劇恐懼感,需要找渠道發泄,與今天的情況相若。現時出現的邊緣化論述,源於爭奪成為主流論述。梁啟智指,中港矛盾是源於港人對內地和香港的二元想像,但其實香港有不少文化都承傳自文化中國。同樣,內地也會對香港有想像,一些內地報章便會以香港作比較,宣揚香港的好,藉此諷刺內地。

  梁啟智指政府應該要有多點自主權,現今的雙非問題本應由政府處理,但民間不相信政府做到,嘗試自己去做,結果引起內部的矛盾衝突。他亦指香港不應內鬥,例如酒店推出內地孕婦住宿優惠,又或餐廳提供簡體字餐牌,只是商業考慮,真正的問題是入境政策,市民間不應互相鬥來鬥去,「擺放在香港大學的國殤之柱,以簡體字寫『六四屠殺』,又是否要鬥?『雙非』指的是『父母都不是香港永久居民』,那他們是甚麼人?例如一對非洲夫婦因戰爭來港避難產子,雖然孩子沒有居港權,但是那對父母又是否叫『雙非』?人們以為『一個符號打過去就能解決事情』,其實是扼殺討論。」他認為政府和政黨都要負上責任,應從人道立場去看,以人為起點。

轉貼自時代論壇(http://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72163&Pid=2&Version=1287&Cid=944&Charset=big5_hksc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