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5日 星期五

重男輕女與一孩政策及戶籍制度下的悲劇

在媒體和大衆的輿論塑造下,我們了解的是一群為了讓生活更富庶而來港產子與港人爭福利的內地孕婦。我們或許會問為何他們不回內地生活?卻留在此影響香港人的利益?

事實上,基層的非港人父母選擇來港產子主要受著內地與香港兩大方面的影響。

內地政策的催逼與限制,以及深遠的傳統觀念是他們決定來港產子的重要因素。內地農村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很重,無子所出的婦女也會受一定的社會壓力。但在一孩政策的限制下,超生子女須繳交大量罰款及沒有教育醫療等社會資助。不過,子女在港出生會沒有內地的戶籍。基層家庭難以負擔內地昂貴的教育、醫療等費用,逼於無奈下帶同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的子女來港拮据地生活。

有一個案,阿芳因為早前懷孕皆為女胎,無子所出,常被村民和家人欺負,更被家人強迫墮胎八次,至今經常頭痛和骨痛。二零零四年,她再度懷孕,得知是男胎,卻由於已是第二胎,在內地一孩政策的威脅下,她害怕被鎭計生辦舉報,及後經過丈夫姐姐勸說下,她決定來港產子。兒子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同時失去內地免費教育的權利。因付不起內地讀書要交的學校贊助費,故此四年後,她帶同兒子前來香港接受教育。因為阿芳是以內地人探親的身份來港照顧兒子,所以無法取得綜緩也不能在港就職,只能靠拾紙皮幫補。亦由於積蓄和內地家人所給的生活費有限,她和兒子生活拮据,只能每天僅吃一餐午餐,買街市剩菜煮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